查看原文
其他

混合型扶贫机制:民族贫困村脱贫的精准之道 | 社会科学报

贺琳凯 梁树志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哪吐村地处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插甸镇东北面,属广义的云南滇西地带,是自然禀赋和经济条件发展潜质较大的行政村。境内主要以山区为主,山地面积占70%左右。在群山环抱之间,村民过着较为传统的农耕生活。哪吐村彝族、傈僳族、汉族混居,其中少数民族1250人,占总人口78%,属于典型的多民族贫困村。该地区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辅以外出务工。自给自足的家计模式有其脆弱性,在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冲击或者家庭突然发生变故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极易销蚀村民微薄的积蓄,导致因天致贫、因灾致贫或者因病致贫。

原文 :《民族贫困村混合型扶贫机制创新》

作者 |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贺琳凯/副教授 梁树志/研究生

图片 | 网络


在当前中国大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哪吐村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机能,确保如期实现精准脱贫。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做好部署、监督工作,保证政策的传达、输送;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做好执行、推进工作,保证政令的落地、生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承接“指标”,做好分配、平衡工作,保证任务的完成、反馈。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三管齐下的混合型扶贫运行机制。


党委引领:驻村帮扶


哪吐村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带头引领扶贫中心工作,紧密围绕扶贫开发主线,对全村贫困户收入支出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入户获取贫困户一手资料,量身制定贫困户帮扶政策,精准配置贫困户帮扶举措。

  


第一,夯实基层党建。工作队按照“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在深入调研、普遍走访的基础上,配合县委组织部实施好村民小组活动阵地覆盖工程,督促哪吐村支部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配合镇党委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配合村党总支开展网上党支部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第二,强化精准识别。工作队结合“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率先在哪吐村开展贫困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检测核查、收支情况动态监测等工作,进一步准确掌握了本村的贫困实情。通过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条逐项对照检查,确保程序规范、数据准确、结果真实,形成了《关于“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的情况报告》。

  


第三,加大项目争取。工作队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大力争取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等项目资金,保障并推进了哪吐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促建设成果显著,例如哪吐村的通达路工程,路基开挖后径宽5.5米,宽阔处可达6.5米,极大地满足了村民们的出行需要。


政府实施:乡镇推进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低层级的政府形态,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能够收获实效,都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推进与落实。多年来,插甸镇依托哪吐村开展贫困统计监测试点,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强贫困动态管理,全力做好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引导工作。

  


第一,狠抓队伍建设。扶贫政策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人才流动。一方面,每村培养2名“美丽乡村带头人”、“脱贫致富领头人”,分批组织村“两委”干部、带头人到省内先进地区培训学习。另一方面,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现场授课和亲身指导,提高农村事务的管理能力和产业发展的致富能力。

  

第二,注重产业引导。插甸镇按照“一村一产业、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结合地方特色,以生菜种植、黑山羊、生猪、肉牛养殖为扶持重点,采取政府统筹部署、农户养殖种植的方式组织实施,实现先建后补。即:按照实际达标的种植面积或养殖规模,生菜500元/亩、黑山羊800元/只、生猪1000元/头、肉牛5000元/头群补助农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哪吐贫困群众种养的积极性,推进了从传统种养业向现代种养业的转化,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利润最大化和致富普遍化。

  


第三,认真排查整改。主要涉及到四大方面:一是住房面积超标问题整改。按照《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和州、县人民政府宅基地用地面积标准,有序推进旧房拆除复垦工作,确保没有宅基地用地面积超标情况。二是旧房拆除不落实问题整改。通过建房户与县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共有产权的方式,将纳入易地扶贫搬迁中旧房拆除不到位的问题整改消化完毕。三是安置点选址不合理问题整改。按照整改要求,调整集中安置点数量,确保调整后保留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合理。四是后续脱贫措施不实不细问题整改。针对后续脱贫发展措施没有精准到户到人的问题,由镇扶贫办牵头编制安置点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劳动力情况调查摸底,并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动员企业或专业培训学校开展“定岗、定向、订单”技能培训,使扶贫对象能够广泛参与。


村级联动:自治助力


在哪吐村,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小组“同坐一条船”、“同唱一台戏”,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在贫困户的识别问题上,村民委员会事先组织各村民小组商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村民小组当好村民与村委会的中间人,保证扶贫工作的精准到位和顺利推进。

  


第一,创新设置方式。行政村层面:设有“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妇女主任”三职,分管各项事务。其中,村委会主任总揽大局,宏观把控村内的各项重大事务;副主任负责辅助推进工作,主要负责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妇女主任保障妇女权益,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参政、议政。自然村层面:设有“村民小组长、文书、会计”职务,发挥各自的作用。小组长制定本村发展计划,带领村民发展致富;文书协助小组长,负责工作台账与撰写文字材料;会计明晰管理本村账务,监管财务的运行和公开。村组之间通过划分管理服务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创新了工作机制与方式,强化了村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第二,联系贫困群众。哪吐村部分群众的思想意识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对市场动向的把握能力不强,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不足。针对此类情况,村组干部时刻联系贫困群众,了解详细情况,制定细化措施,实施有效帮扶。村委会考察贫困户贫困原因,量身制定的脱贫举措成效斐然。比如当地村民致贫原因有三:一是孩子就学开支大;二是缺少资金,生产资本不足,产业发展较为困难;三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少发展思路,发展后劲不足。村委量身定制的帮扶措施对应为:一是帮扶申请助学贷款资金;二是进行黑山羊养殖专业劳动技能培训;三是为其提供创业创新的信息,积极动员该村民投入到创新创业的热潮。

  


第三,推广述职述廉。开展村组干部述职述廉工作,既能让基层干部时刻保持警省,又能有效接受群众监督,解决基层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自脱贫攻坚以来,哪吐村就持续不断地在插甸镇推广村组干部述职述廉,使群众时刻了解干部的学习、思想、工作和作风情况,特别是履行职责和完成各项工作的情况,提高村内事务的民主和公开程度,有效加强了村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述职述廉的方式,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让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使村组干部更加尽职尽责,廉洁奉公。

  

综上所述,基层党组织作为整个党组织体系的重要一环,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形式,能够卓有成效地宣传落实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村组自治作为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更应积极动员村民参与村社具体事务的管理和致富发展任务的完成。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哪吐村立足于滇西多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实际,把党、政、村三者深度融合,深刻地体现了扶贫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要求。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9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观点 | “财富贫困线”和“需被救济”,双标准助力减贫结构性调整!

人类反贫困的“新奇迹”,中国的承诺:不落一人! | 社会科学报

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公平关乎全球减贫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